历时7年试验,集美大学(蚝壳惠民)酸化土壤改良慕课即将上线
什么是酸化土壤改良慕课
土壤慕课是一款由“蚝壳惠民”团队、厦门玛塔生态股份有限公司携手猎学网共同打造的在线普及土壤知识的学习平台,内容涵盖了土壤酸化成因、土壤治理方法、果蔬提质增效、作物种植技巧的原创科普小视频,我们致力于用生动多样的形式让更多人聚焦土壤,关注粮食安全与供给问题。
土壤慕课的师资如何
曹敏杰,男,集美大学副校长,海洋生物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厦门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厦门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蛋白质化学、酶学、水产品等方向的研究。已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海洋局公益性项目子课题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90余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奖2次,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9项。我国水产学会水产加工与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委员,《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等刊物编委,《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J. Agri. Food Chem., Food Chem.等30余家国际刊物审稿专家。
孙乐常,男,副教授。2013年获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应用生命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主要包括食品生物化学、水产品加工工艺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包括水产品加工。近年来主要从事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水产蛋白功能改性、水产动物内源酶、鱼糜凝胶特性、藻类多糖胶体性质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至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子课题1项以及其他省市级、横向课题等项目3项,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8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陈玉磊,女,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水生生物先天性免疫反应等领域科研工作,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和研究兴趣为:功能基因在水生生物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水生生物来源蛋白结构解析、鲨鱼来源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制备等。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我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课题,入选2019年度集美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其中JCR一区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课程的实践
在厦门大嶝岛、漳州诏安沿海,牡蛎壳堆积如山。集美大学副校长、教授曹敏杰带领研究团队的师生经过7年研究,对牡蛎壳进行保护性煅烧加工,能成为理想的土壤改良剂,可用于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改良,实现了变废为宝、扶贫助农、保护土壤的目标。他给团队取了个名字:“蚝壳惠民”。
炎炎夏日,“蚝壳惠民”团队的师生们来到永定、诏安、平和、同安、灌口等地的村落,取土、测值、标记,与农民交流使用土壤改良剂的种植效果,把一手资料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研究。7年了,无论冬夏,太阳帽、实验工具是每次下乡的基本装备。
研究团队从福建沿海堆积如山、每年超过100万吨的废弃牡蛎壳入手,经过系列处理工艺,使这些令人头疼的牡蛎副产物成了富含钙、镁、锌、铁等多种金属元素及氨基酸的土壤改良剂原料。作为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曹敏杰希望能将这项土壤改良研究成果普惠于民,帮助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在不间断农业生产的情况下恢复地力的愿景。
目前,该项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推广至国家11个省市。下一步,“蚝壳惠民”将继续研究探索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的配合使用,以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保护耕地土壤的目的。